走进江源

  • 杏花为母亲河披上明艳的霞衣

    杏花为母亲河披上明艳的霞衣

    母亲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出发,先由西向东流入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再折向西流入青海省,又向北折而后东流,途经化隆正好绕了一个很大的S形大弯,而这个S形大弯的第一个弯处就是化隆的群科,这里也号称“天下黄河第一弯”。人间四月芳菲尽,化隆杏...

  •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在《格萨尔》史诗中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在《格萨尔》史诗中

    目前,青海省先后发现并认定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多达120余位,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各有3名,挂牌成立5家《格萨尔》说唱艺人研究基地(传习所);共搜集、整理完成各种《格萨尔》史诗手抄本、木刻本、艺人说唱本《南铁宝藏宗》《萨栗金宗》《吉合目牦牛宗》等50多部,重点完成的《董氏预...

  • 用非遗之美 点亮生活

    用非遗之美 点亮生活

    土族阿妈的盘绣,绣上了年轻人的T恤;传统的扎染工艺,染出时尚又实用的围巾;精美的手工地毯,缩小成了精致的杯垫……近日,一场探索“互联网+非遗+扶贫”新模式的论坛在北京举行,唯品会电商扶贫频道“唯爱工坊”推出的非遗扶贫产品,引来一片赞叹。...

  • 康巴舞王——玉树民间舞蹈的传承者

    康巴舞王——玉树民间舞蹈的传承者

    仲达乡是玉树地区民间舞蹈伊舞盛行的地方,伊舞传承和发展的氛围浓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伊舞的舞者。扎西昂江在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康巴舞王”,在他40余年的舞蹈表演生涯中,不但积累了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技艺,还为玉树及四川甘孜部分地区近万名民间舞蹈爱好者传授舞蹈,为玉树民间舞蹈的发...

  • 寻找“珠姆湖”

    寻找“珠姆湖”

    今天流行在玉树地区的妇女的装饰习俗据说也和珠姆有关。玉树妇女平时只在头顶缀饰一颗琥珀球(蜡贝),就是来源于当年珠姆身处敌国落难时的装束,而在头顶装饰五颗琥珀球,浑身挂满各种佩饰的盛装,则是当年岭国强盛,亲人团聚,共享太平盛世时的珠姆装。...

  •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茶俗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人茶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藏族社会的饮茶之风,最先应是从寺院的僧侣,特别是高级僧侣中开始流行的,寺院的僧侣是藏族社会中最早饮茶的群体之一。

  • 玉树勒巴沟:千年岩刻的诉说

    玉树勒巴沟:千年岩刻的诉说

    在一些写这个山谷的文章中,这个山谷的名称各异。但是玉树州政府所在地结古镇的藏族群众都称它“勒巴”。虽然缺乏史料记载,但是人们可以想象,经过数月的艰苦旅程,看到这葱绿的山谷,潺潺的溪流,繁茂的草木,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公主该是什么感觉。相传文成公主为勒巴沟的景色所倾倒,和她的丈...

  • 探访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旦斗寺

    探访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旦斗寺

    在青藏高原东部丹霞如火的小积石山中,一条公路顺着山势蜿蜒而去,直抵千刃绝崖的山谷,一处处殿堂藏于山岩绝壁之中,面朝曲折奔流的黄河。这就是旦斗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

  • 嘉那玛尼脚下刻石人:刻在石头上的信仰、传承和希望

    嘉那玛尼脚下刻石人:刻在石头上的信仰、传承和希望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以东6公里处,有一座举世无双的巨大石经城——嘉那玛尼。近三百年来,经过历代刻经匠人的不断雕刻,加上附近居民和朝圣者们的不断垒积,这里的玛尼石总数已达约25亿块,形成了一座城墙高6米、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100米的石城,如此规模,世所罕见...

  • 玉树康巴文化的魅力

    玉树康巴文化的魅力

    谈及青海,自然要提及三江源;而提及三江源,必然要涉及玉树。“三江源”并非一个单纯的自然地理方位名词,她是孕育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摇篮”,自古就是“中华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和汉藏文化的交汇地带。走进三江源,你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切伟大文明的诞生与发...

  • 最美的歌舞献给党

    最美的歌舞献给党

    早在5年前,歌舞团就在谋划一场表现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流域文化的歌舞,尤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实施,排演一场走国际化道路的大型歌舞剧的需求愈加强烈。

  • 玉树马术文化及其特点

    玉树马术文化及其特点

    在玉树现代社会当中,马文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玉树人民生活情趣的提高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在玉树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 跨越高原的路有多长

    跨越高原的路有多长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自古以来就是联系南亚诸国和我国内陆及中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南亚廊道是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唐蕃古道的延伸。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智信先生这样定义“丝绸之路南亚廊道”。...

  • 塔尔寺:酥油花里的吉祥

    塔尔寺:酥油花里的吉祥

    一个熟练艺僧,一天最多只能捏塑2个尺寸较小的人物作品。完成一幅5平方米左右的酥油花像,通常需要20余位艺僧连续创作近60天。

  • 卓仓藏族婚俗中的婚礼歌

    卓仓藏族婚俗中的婚礼歌

    藏族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其婚俗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卓仓藏族只是藏族中的一小部分,是指生活在青海省海东地区乐都、平安等县的藏族,自称“卓仓娃”,其生活范围大约方圆一百多公里,有所谓“卓仓隆哇顿”(“卓仓七沟”之意)。卓仓藏族都从事农业,其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条件均与周围汉族...

  • 非遗|正月来湟源闹元宵! 排灯在丹噶尔古城等着你

    非遗|正月来湟源闹元宵! 排灯在丹噶尔古城等着你

    时光荏苒,古时鼎盛的放灯习俗已逐渐消失。相反,见证丹噶尔商业兴盛历史的排灯,承载着古城灿烂的文化,把鲜活的血液注入自己体内,不断增强自己的体魄。自1992年恢复排灯展以来,其内容形式岁岁不相同,年年有新意,如镶嵌在河湟大地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全国来往旅游参观人们的目光。...

  • 年俗|正月拜年有讲究

    年俗|正月拜年有讲究

    过去青海拜年,城市人一般拿糕点、烟酒、水果,小木匣子贴着红纸很精致。农村一般性拜年,只拿点心或包子就行了,串亲必须带礼馍。

  • 年俗|耍社火赏花灯 酥油花扮靓塔尔寺

    年俗|耍社火赏花灯 酥油花扮靓塔尔寺

    当晚,塔尔寺悠扬的佛乐声中,迎来一年一度的酥油花节。酥油花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柔软的酥油加入天然的矿物颜料,在僧人们的妙手下,被塑造成纷繁复杂的亭台楼阁,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以及风采各异的人物。...

  • 年俗|除夕守岁欢乐多

    年俗|除夕守岁欢乐多

    青海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年夜饭之前还要祭祖,青海有些地区选择在二十九,有些是大年三十,一大早去祭祖,祭祖完毕回家换上新衣准备过年。...

  • 年俗|扫尘理头迎新年

    年俗|扫尘理头迎新年

    青海人把年终大扫除叫“扫房”、“扫尘”,也有的叫“除陈”,因“陈”与“尘”谐音,故通称“扫尘”。腊月二十五日前后,家家户户都要来一番年终“扫尘”,扫尘时全家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彻底清扫。...

  • 非遗|当信仰融于山水 通天河面绘经桥

    非遗|当信仰融于山水 通天河面绘经桥

    一代代虔诚的藏族人在最寒冷的季节,用特殊的方式温暖着自己的心灵,不知疲倦地写着经文。整个书写经文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是进行敬畏神灵和积攒德行的善举。沙为墨冰作纸,震撼心灵的作品,既是艺术,也是信仰。...

  • 年俗|二十三祭灶神 福气临门

    年俗|二十三祭灶神 福气临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各种传统的年俗已渐渐离去,然而在多民族聚居的河湟谷地——青海西宁,“年”还是被有滋有味地保存了一部分。从祭灶到年夜饭;从备年食到耍社火,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年俗把劳碌了一年的人们一步步推进了年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