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源

  • 承载牧人生活和想象的高原之舟——牦牛记之二

    承载牧人生活和想象的高原之舟——牦牛记之二

    从文明的标志——火,火焰,到实际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扶助,牦牛在物质和精神的多重层面,都称得上是游牧高原、生活在高原的人们的一个图腾。人们称呼这个坚韧、强健、勇敢的物种为“高原之舟”,实在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离开它的扶助,实在是因为牦牛负载着人们太多希望。牦牛牵引...

  • 牦牛:温暖了草原温暖了家

    牦牛:温暖了草原温暖了家

    草原牧民生活的火焰来自于牦牛,来自于牦牛的粪便。在草原人家,你不时会看到贴在干打垒墙上,或着平摊在草地上的牛粪饼。这些牛粪饼在晾晒过程中,被藏家儿女赋予一种天然的美的造型和构图。然后,被收藏、被使用。这些转自青草的燃料,在吸收了阳光的精华之后,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

  • 三江源志愿者手记“一个有人的荒野”

    三江源志愿者手记“一个有人的荒野”

    荒野从来都有人的。就像我们到过的三江源,一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正的远方。在那些围炉而坐的夜晚,群山间的一片寂静里,不仅有狼和雪豹,还有牧民的灯火。

  • 非遗|玉树藏族服饰:从头至脚的美丽(上篇)

    非遗|玉树藏族服饰:从头至脚的美丽(上篇)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是康巴服饰文化的翘楚,玉树藏族服饰以其风格独特,色彩艳丽华美,制作精巧大气而享誉整个藏区,反映出玉树藏人酷爱收藏珠宝、钟爱家族中女孩儿的浓重地方人文传统, 附带藏传佛教文化和古老自然崇拜的影响,具有浓烈的地域民族特色。玉树也因此而有了藏区“服饰之...

  • 边墙村:湟水南岸藏着千年秘密

    边墙村:湟水南岸藏着千年秘密

    湟水在川口8公里的行程虽然有点匆忙,但却在这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和厚重的人文底蕴。从行政区划来说,边墙村只是民和县川口镇的14个行政村中的其中之一,但就在他们世代耕作的这片土地下,却隐藏着三千多年前的秘密。...

  •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

    《汉书·西域传》记载:“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山海经》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等。唐、元、明时,朝廷都曾派人探寻黄河源头,因黄河中下游洪水多次泛滥,灾害频繁,清皇曾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穷河源,告祭河神。拉锡从星宿海往上走了两天,发现星宿海之上有三山,三...

  • 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国家公园的前世今生

    设立国家公园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构思——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华莱士·斯特格纳

  • 这个夏天,来青海看山、看水、看花、看树

    这个夏天,来青海看山、看水、看花、看树

    夏天,就是山花烂漫的时节,就是山色青翠的时节,就是流水潺潺的时节,就是丛林披绿的时节!这样的美好风光,在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一样都不少,而且极具自己的风格特色。青海之夏,有青山绿水缭绕之美,有辽阔草原格桑花盛开之美,有林下清凉花儿传唱醉人之美,来看看,来游览,你的脚步一定会流连忘返。...

  • 文成公主与玉树的不解情缘

    文成公主与玉树的不解情缘

    一位藏族老人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弯腰走进大殿里,向矗立在她面的一尊巨幅美丽塑像献上哈达。后退几步,磕上一个长头。老人眼神单纯,神态自然。无言的喇嘛一边默念经文,一边手执铜壶,往老人的手心轻轻倒出几滴清水。老人抬手,将水洒在了头顶。她的面前,高大的塑像面露笑容,口含润气,双目如...

  • 土陶记

    土陶记

    这是朋友赠我的一只柳湾彩陶,单耳,盈一尺,红泥质地,黑色纹饰,细颈奢口,阔肚尖底,形态憨拙,气韵淳朴。如果这只陶罐真正出自柳湾先民之手,成型于湟水岸边黄土台地,又辗转穿越三四千年沧桑岁月,不知多少人揪过它的那只耳朵,又偶尔与我相逢,这实在是某种难以言喻的缘分,让一个千年万年后的来者等...

  • 青海道上的粟特人

    青海道上的粟特人

    在成书于唐代的《续高僧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粟特人在丝绸之路青海道上的蛛丝马迹。书中记载,有一名叫康僧先的人,他原籍胡商,是本康居国人,即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他非常善于经商,经常往来于吴、蜀之间,他往来贸易的通道大约就是丝绸之路青海道。...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玛多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是玛多

    玛多藏族属古代羌人,据汉、藏两种历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的河谷台地,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遗迹。从公元前四世纪末叶直到我国的宋代,西北甘青地区的羌人,多次迁徙并与其他民族互相融合而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藏族人民;公元638年,唐太宗答应与吐蕃和亲,李道宗护送公主来到玛查理(今...

  • 自然世界生态系统

    自然世界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的领域。人们从研究多生物组成的单一生态系统,到今天继续考察包括人在内的诸多生态系统组合成的生态世界,生态科学从纯自然科学的视角走出来,肩负起如何让以征服和改造自然为己任的社会认识自然世界、善待生态系统的艰巨任务。...

  • 白马寺大桥

    白马寺大桥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个支流,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包呼图山,流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互助、乐都、民和,省内长349公里,至兰州达川古河嘴入黄河,全长370公里;那时候的白马寺两岸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商贸业发达,是青海开发较早的地区。...

  • 《从军行》里的青海

    《从军行》里的青海

    多年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读唐诗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寻找青海的影子。我很想知道,古时候的青海,在诗人眼中究竟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还是浩瀚如海的大漠戈壁。

  • 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白刺花如雪的季节,茶卡盐湖周围的蒙古族同胞,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茶卡盐湖的祭敖包活动。这是一种古老的盐湖文化。长长的摩托车车队,显示了盐湖祭典那广泛的民间基础。摩托车上的柏树枝和红柳枝的装饰,记录着盐湖祭典的古老色彩。各种祭品,不断堆积,满含着人们对盐湖...

  • 玉树的味道

    玉树的味道

    每当想起心中的那片嘛呢堆,故乡,便不远了。每当与理想这匹骏马一同驰骋,故乡,便不远了。

  • 河南的八思巴文石碑-珍贵的元朝历史化石

    河南的八思巴文石碑-珍贵的元朝历史化石

    八思巴(1235-1280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代祖师,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伴随着蒙元帝国的消亡,八思巴文亦被逐渐废弃,成为一种“死文字”。...

  • 果洛镜像

    果洛镜像

    由大武镇南行,穿过吾麻山谷,在果洛州大武镇通往达日县与花石峡的岔口S214方向紧握方向盘挺进。右边是积雪连绵的山峦,左手是广阔的草原,斑驳的草地披着鹅黄色的外衣,黑土滩裸露。其实,在我们的右手方向,在世界一角另有一尊傲视尘世的神——人们称他为阿尼玛卿,他的形象广为传颂:白盔、白甲、...

  • 走进班玛去感受八百多年历史的藏式碉楼

    走进班玛去感受八百多年历史的藏式碉楼

    班玛藏式碉楼,藏语称为“夸日”,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年前,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藏式碉楼群落之一。班玛藏式碉楼主要分布在果洛州班玛县灯塔乡的班前、科培、格日则村,其中班前村内有碉楼近百座,大多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 通天河畔:称多民众盛装迎春耕

    通天河畔:称多民众盛装迎春耕

    进入5月,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气温日渐回暖,在海拔3600米的玉树称多县通天河畔,当地藏族民众身着盛装,背负五彩箭旗来到田间地头,将青稞种装进牦牛毛编织的口袋,并用传统“二牛抬杠”的形式开田下种,以此祈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 另类的动物雕塑

    另类的动物雕塑

    吴先生收藏的这些动物仿真雕塑看着栩栩如生,但制作材料却相当简单,主要材料只有泡沫、布料、羊毛等几种。他说,制作一件动物仿真雕塑,难的不是材料的挑选,而是把动物造型做得逼真。...

  • 青海牧区最早的邮局

    青海牧区最早的邮局

    1932年,一条让都兰百姓振奋的消息从遥远的西宁传来,都兰要设立一个新型邮务机构——青海都兰邮务局,这是我省第一个牧区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