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源

  • 论藏族房屋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论藏族房屋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虽然藏族建筑的发展历史不是依据藏族社会的发展历史进行划分的,而是建筑自身的发展特点为依据划分的。但是,社会发展及社会变革却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建筑功能、建筑布局、建筑理念。故而藏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藏族社会的发展历史基本相一致,只是体现出建筑自身的形制特征的发展变异。...

  •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藏族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藏族民居室内装饰讲究工整、华丽、亮堂,上至天花板下至与地板相接的墙角都采用雕刻、彩绘等艺术手段加以装点,尤其是横梁、柱头和大门等木结构空间是充分展示装饰才能的地方,在这里装饰效果尽其所能。此外寺庙重点佛堂,回廊墙壁上绘制彩画,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而百姓居室内的墙...

  • 昆仑山:好一条人文之脉

    昆仑山:好一条人文之脉

    昆仑山,以庞大的山系被誉为“万山之祖”,“河出昆仑”“玉出昆冈”“赫赫我祖,来自昆仑”。中华民族把它视为自己走向历史舞台的出发地,视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 德昂洒智: 闪耀在果洛草原的艺术瑰宝

    德昂洒智: 闪耀在果洛草原的艺术瑰宝

    要学习德昂洒智这种书法艺术,掌握基本要领,并达到自制纸笔、运笔自如、书写流畅、字体美观的要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所以在近两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德昂洒智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高原生态保护,是我一生的事业选择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高原生态保护,是我一生的事业选择

    如今,这里的春天已经没有了黄沙,气候的暖湿化和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也让城市的南北山染上了绿色;在青藏铁路沿线都时常能够看到藏羚羊、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交通的便利和科技的支撑,我们的野外考察不再只是依赖人工,遥感等手段的应用也让我们能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记得去年在五道梁无...

  • 高原入冬 大天鹅如约而至

    高原入冬 大天鹅如约而至

    冬季,青藏高原逐渐进入萧瑟寒冷的时节,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黄河沿岸迎来了一些“老朋友”。在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村南的黄河边,几只大天鹅伸着长长的脖颈,抖动着双翼悠闲飞翔,在赤色的山峦和青蓝的黄河水之间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 青海贵德,深藏在高原寒冬中的一隅温暖之乡

    青海贵德,深藏在高原寒冬中的一隅温暖之乡

    贵德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有着“天下黄河贵德清”的美誉,境内近百公里长的黄河水清澈见底,两岸丹霞地貌群峰林立,景致独特迷人。每年春天,争相绽放的梨花吸引着许多人慕名而来,却很少有人知道,贵德的冬天也别有一番景致。...

  • 天边的眼睛

    天边的眼睛

    我想,如果我是一双翅膀,能够在青海湖的蓝波上滑翔,那将是一生最倾情的抒情,也是最奢侈的理想。青海湖之于翅膀,就像维也纳大厅之于歌者,该是每一双翅膀的最美理想。如果你的想象还足够丰富,那么八月的青海湖还可以是箫音的那种低沉苍莽,是浑厚的背景,鸟的叫声则是琴声清脆的穿透。...

  • 布喀达坂峰:青海最高的山

    布喀达坂峰:青海最高的山

    布喀达坂峰作为昆仑山脉的最高峰,连绵的雪峰犹如一位慈祥母亲头上缠绕的洁白丝巾。昆仑山脉将无数江河湖海和野生动物揽入怀中,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养育着走进她怀抱的所有生灵。

  • 拥抱年保玉则

    拥抱年保玉则

    年保玉则以其重峦叠嶂、雪岭泛银、严冬打雷、盛夏飞雪、风吹石鸣、月明星灿而闻名于世。

  • 【非遗大调查】石砌墙:藏式建筑牢固的基础

    【非遗大调查】石砌墙:藏式建筑牢固的基础

    藏族垒石砌墙技艺是砌建藏族传统民居和宗教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艺是石匠以取自天然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各种石块,加之具有一定黏性的黑土,用石斧、木槌、墨盒等简单的工具和原始的手量目测法将石块按严格的施工工序层层垒砌至墙顶的专门的建造技艺。...

  • 北川河:河湟流域上的“天然氧吧”

    北川河:河湟流域上的“天然氧吧”

    我国境内共有两条黄河的二级支流,一条位于山西省吕梁境内;而另一条就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境内的北川河。北川河,横贯西宁市大通县全境,是湟水一级支流,主要由宝库河、黑林河、东峡河汇聚而成。...

  • 囊谦的初见

    囊谦的初见

    囊谦辽阔。1.2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内地不少省份一个地市级行政区域的疆域,但只有12万人。藏族所占的比例,是一个精确的数字:97.5%。这里的民众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全县有一百多座寺庙,一百多位活佛,一百多名堪布,近一万名入寺僧尼,占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不难想象,宗教是如何深刻地影...

  • 藏族人的崇羊习俗

    藏族人的崇羊习俗

    在藏族远古的“五大氏族”部落中,就有两大部落以崇拜羊为主:如属火的“廓氏”部落灵魂的守护神为山羊或羱羊;而属木的“噶氏”部落则将灵魂的守护神寄托于绵羊之上。流传在藏区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记述了不少藏族古代部落与羊崇拜有关的原始信仰。...

  • 藏族建筑文化的特殊性

    藏族建筑文化的特殊性

    藏式建筑艺术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藏文化的发展而演变,尤其与藏文化核心的藏传佛教关系极为密切。一部藏族建筑史几乎是整个藏族宗教史的反映。在藏族建筑的整个发展进程中,既注意吸收汉地和其他民族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又保持本民族的建筑特色与风格的传统性,推动...

  • 喝酥油茶有多讲究?

    喝酥油茶有多讲究?

    酥油茶是远近闻名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美味的饮品,代表着高原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很多来青海省或三江源地区旅行的游客,可能都亲自品尝过香醇、正宗的酥油茶。然而,一碗美味可口的酥油茶背后所蕴含的各种“讲究”,就未必是尽人皆知的了。...

  • 西宁北山:湟水河畔演绎“绿色”传奇

    西宁北山:湟水河畔演绎“绿色”传奇

    北魏旅行家郦道元曾经跋涉到西宁,登临西宁北山,于《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由此推断,北山寺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看来比西宁古城的历史还要久远。...

  •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泥土的涅槃》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泥土的涅槃》

    砂罐其貌不扬,颜值不高,却经济实用,是干旱寒冷的河湟地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民间乡野至今还有喝罐罐茶的古老习俗,溢满青海人温暖的岁月记忆。将倒满清水的砂罐搁在小火炉上,滚沸后依次放进茯茶、花椒、姜皮、荆芥、红枣等作料,再加一撮青海特有的青盐,慢慢炖煮,直到茶汤浓酽,茶香四溢...

  •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铿锵的光影》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铿锵的光影》

    农民皮影戏班新艺社来自大通县黄家寨镇东柳村,每年冬春两季走村串乡,辗转各地巡演。一个戏班,五个把式,历时一年光阴,行程两千多公里,演出150多场次,经年累计上千场。每到一地,人们扶老携幼,观者如堵。这次在门源县登台首秀,尽管高原春寒料峭,朔风凛冽,在欢闹的锣鼓声中,大伙儿纷纷聚拢戏台...

  • 在麦积山遇见青海皇后

    在麦积山遇见青海皇后

    乙弗,是一个古老的鲜卑族部落名称,这支古老的部落曾在青海湖滨、布哈河畔建立过一个古国——乙弗勿敌国。这位在麦积山石窟留下影像的乙弗皇后就是乙弗鲜卑的后代。

  • 传承的力量,解码4000年藏传黑陶的秘密

    传承的力量,解码4000年藏传黑陶的秘密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囊谦县娘拉乡,有一个盛产红陶土的村落——娘多村,尽管现代工业生产的各种水壶更精美,更坚固,但是这里的藏族同胞们,依旧坚持使用红陶土烧制的黑陶壶煮茶,几千年传承,乐此不彼。今天,藏人黑陶之于藏人,不仅是日用品,更是一种宗教和文化的传承,一种感情的寄托。...

  •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匠心的锤炼》

    非遗系列电视纪录片《即将消逝的文化印记》之《匠心的锤炼》

    一大早,五十二岁的银匠何满穿过湟中县鲁沙尔镇的金塔老街,走进自家店铺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工作坊,熟练利索地点燃炉炭,摇动鼓风机。在熊熊燃烧的焰火中,将一块银质的版模来回翻转煅烧,并不断用小锤反复敲砸。这是他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几十年来如一日,成为习以为常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