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国家公园气候暖湿化明显 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来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积极统筹生态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监测显示,近61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持续变暖,降水量增多;平均最大积雪深度阶段性变化明显,年最大冻土深度迅速减小,气候生产潜力和植被覆盖度增加,沼泽湿地碳储量增多,河流流量总体增加,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未来气候变化持续变暖会给生态系统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加强对三江源国家公园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监测力度,深化气候变化影响机理研究及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三江源国家公园气候暖湿化明显

(一)气温显著升高

1.三江源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1961—2021三江源区年平均气温为1.0℃,呈显著增温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3℃。1998年以来增温趋势明显增强,1961—1997年升温率为0.09℃/10年,1998—2021年升温率增加为0.32℃/10年,1997年前后两个时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25℃。2021年三江源平均气温为2.1℃,较常年偏高0.6℃。三江源区各地年平均气温变率在0.20~0.48℃/10年之间,其中治多、泽库等地升温率较大在0.43℃/10年以上,而贵南、玉树等地升温率相对较小在0.30℃/10年以下。

2.各园区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近61年,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较大,分别为0.40℃/10年和0.38℃/10年,长江源园区相对较低为0.35℃/10年。与常年相比,2021年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平均气温分别偏高0.7℃、0.6℃和0.9℃。

(二)降水量总体增多

1.三江源区年降水量呈略增多趋势。1961—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平均年降水量为457.8mm,呈略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多9.8mm。年降水量的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90年代明显减少,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明显增多。与1961—2002年平均值(441.7mm)相比,2003—2021年平均降水量增多了11.7%。2021年三江源区降水量为441.4mm,较常年偏少5.6%(图3a)。三江源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五道梁、贵南年降水量增多明显,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17.6mm、23.3mm,共和、兴海、贵德、玛多、达日、甘德、曲麻莱、治多、沱沱河等地降水量增多幅度在10.6~17.2mm之间,其余大部地区增多幅度为10mm以下。

2.各园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1961—2021年,各园区年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长江源园区和黄河源园区变化趋势相对明显,平均每10年增多17.5mm和15.7mm,澜沧江源园区增加率相对较小为9.5mm/10年。2021年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降水量分别为353.0mm、357.2mm和423.9mm,较常年分别偏多0.5%、9.9%和减少21.3%。

二、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一)最大积雪深度阶段性变化明显

1961—2021年,三江源区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阶段性变化明显,80年代中期以前最大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呈减小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呈增加趋势,2001—2021年增加率为1.5cm/10年。2021年三江源区平均最大积雪深度为9.5cm,为分析时段内最大值,较常年增加2.5cm。

1961—2021年,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均呈不明显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0.6cm/10年、0.01cm/10年和0.5cm/10年。2021年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11cm、15cm,较常年分别增加3cm、6cm,长江源园区年最大积雪深度为17.5cm,较常年增加12cm,列1961年以来第二位。

(二)年最大冻土深度迅速减小

1981—2021年,三江源区平均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减小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小8.4cm,尤其是2017年以来最大冻土深度持续偏小,2017—2021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较1981—2016年平均偏小22.8cm。2021年三江源区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16.9cm,较常年减小10.3cm。

1981—2021年,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减小率分别5.7cm/10年、14.6cm/10年。2021年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别为208cm、109cm,较常年分别减小2.9cm、24.5cm。

(三)气候生产潜力增加

1961—2021年,三江源区气候生产潜力显著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5t/hm2。2003年以来增加幅度较大,较1961—2002年平均增多12.0%。2021年三江源区气候生产潜力为654.8 t/hm2,较常年增加5.6%。

1961—2021年,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22.5t/hm2、21.5t/hm2和15.5 t/hm2。三个园区大致从2003年开始气候生产潜力明显增加,较1961—2002年平均分别增加20.2%、24.8%和9.1%。2021年三个园区气候生产潜力分别为509.2t/hm2、453.7t/hm2和703.1t/hm2,较常年分别增加11.6%、13.1%和3.8%。

(四)植被覆盖度增加

2000—2021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0.25%。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的东南部,而三江源西部主要是低覆盖度分布区。2021年三江源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2%,较2000—2020年平均偏高12.8%。

2000—2021年,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植被覆盖度呈一致增加趋势,变化率分别为0.43%、1.19%和2.12%。2021年三个园区植被覆盖度分别为31%、12%和39%,较2000—2020年平均分别偏高27.4%、28.6%和16.0%。

(五)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多

2000—2020年,三江源区沼泽湿地总碳储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0.13×106tc,其中2000—2005年变化趋势不明显,2005年以后呈明显增加趋势,2018年总碳储量最大,为36.01×106tc。

三江源各地沼泽湿地总碳储量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治多县和唐古拉乡西北部、曲麻莱县北部沼泽湿地总碳储量略有减小,其他地区呈增加趋势,尤其是黄河源园区沼泽湿地总碳储量增加趋势最明显。长江源园区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总碳储量呈稳定态势。

(六)河流流量 总体增加

1961—2021年,黄河源园区唐乃亥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6.3m3/s,丰、枯交替频繁,自2003年开始流量呈增多趋势,2003—2021年唐乃亥水文站平均流量为669.2 m3/s,较1961—2002年偏多4.9%。2021年唐乃亥水文站平均流量为700.3m3/s,较常年偏多14.8%。

1961—2021年长江源园区直门达水文站和澜沧江源园区香达水文站流量均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多25.5 m3/s和2.7m3/s。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源园区流量增多明显,较1961—2000年平均流量增多29.6%。2021年直门达水文站和香达水文站流量分别为629.0m3/s和204.5m3/s,较常年偏多38.8%和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