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魏爽

李勇 摄

本报记者 李娜 魏雅琪 摄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共创新的辉煌。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两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指出“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

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总揽,立足省情实际,以深化改革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聚全省之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示范区的省,提前实现了“三年打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五个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行走在青海大地,听到的是各民族群众发自肺腑感恩党的话语心声,看到的是各民族团结进步、幸福生活的和谐画面,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心贴心交流的融融暖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已融入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

春季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沐浴在暖阳里。一大早,各村村民的手机相继响起了微信提示音,乡政府在微信群推送的民族团结知识。哈勒景村党支部书记海云说:“这些年我们村子变化太大了,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0万元,现在村子很漂亮,村民很团结。我们将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模范带头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共同维护好民族团结。”

走进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石雕墙,师生民族团结进步的艺术作品等,让孩子们随时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民族团结知识,让民族团结教育生动又有趣。“我们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师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兴海路小学副校长张涛说。

“青海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面积最大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地、试验田。”全国人大代表白加扎西认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力加强党的领导、重视创新实践、丰富时代内涵、夯实基层基础,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优良传统,更加自觉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新局面。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青海大地,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多年来,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坚持重在基层、重在平时,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社区是各族居民共同的‘大家庭’,我们要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促进者、践行者。”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居民林文海说。在文亭巷社区,走廊里、楼梯间随处可见民族团结标语。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搭起了“亲情链”、架起了“连心桥”,充分发扬了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

“同心合力是最伟大的力量,民族团结是最牢固的基石。”全国政协委员马跃祥表示,维护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和祖国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好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海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李莉娟说,如今的青海,民生改善更有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族团结更为紧密,呈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惟有继续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民族观,各民族才会越团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力量才会越大,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水平才会越高。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

发展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青海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打造“四地”等重大战略有机融合,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为抓手,打造各民族共享的经济新业态。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麻吉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游人。2021年,油嘴湾景区辐射带动旅游产业综合性收入1000万元,村民分红90万元,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也为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将更加团结奋进,朝着产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村民更富裕、民族更融合的目标发展。”麻吉村党支部书记李世新说。

全国人大代表阿生青表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身边的发展巨变,深切地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我们要坚持探索创新,挖掘提炼升华,着力培树本单位、本领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靓丽品牌,推动实现新时期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守正创新。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团结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金花说,今年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全面打造全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她认为,把民族地区的发展与民族团结统筹起来,是一种远大战略眼光,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她建议要发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经验,为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和谐、发展树立可借鉴的标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