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成果宣介暨结项会成功召开

中环报记者:李欣

2025年2月20日至21日,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成果宣介暨结项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李永红、副主任李霞、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二级巡视员郭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处长张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处长崔海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孙立军、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副局长陈宗迁、仙居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吴宏伟等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项目首席技术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做了题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展及气候与自然转型的融合”的主旨报告。

1740714768430.jpg

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对项目成果和实施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会议指出,项目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GEF项目资源,为国家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试点示范、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并在国内外推广,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740714832050.jpg

李永红在主题发言中回顾了项目背景概况和实施进展,重点介绍了项目成果亮点、重要影响和经验。他指出,在国际层面,项目高度关注国际热点焦点议题,项目成果获GEF首席执行官等高度认可。在国家层面,通过创新参与推动国家公园立法进程,为国家公园建设的法治根基注入强劲动力。在部门层面,项目支持的前瞻性成果被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等主管部门采纳和参考。在省(县)级层面,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创新实践,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良好示范。在当地社区层面,社区实践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下一步,中心将做好GEF项目结项收尾工作,继续总结凝练成果,加强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和应用,做好项目实施经验传播,推动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1740714894967.jpg

会议系统展示和宣传项目在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体制机制研究、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示范、GEF项目实施和管理经验、项目实施国际经验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1740714945840.jpg

来自项目指导委员会8家成员单位、项目3个试点和试点村代表,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项目合作机构和专家代表等共7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是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发的中国保护地管理改革规划项目下的协调子项目,由中心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实施,主要目标是推动中国保护地管理机制创新,建立有效的国家公园体系,增加保护地面积,增强保护地管理有效性,保护具有全球重要性的生物多样性等。项目于2019年11月启动,实施期为2019-2025年。经过五年多的实施,项目已完成项目文件要求的所有成果、产出和活动,将于2025年3月正式结项。2022年3月和2025年2月,项目独立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结论均为“满意”。2023年2月,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的项目绩效评价结论为“实施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