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青海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做好国家公园文化培育弘扬工作的提案》收悉。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有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国家公园不仅是自然地域,也是全民所享的国家公园,各族人民以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护了三江源头,文化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时代背景的要求,也是文化认同的需要,贵单位提出的建议对做好国家公园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人文资源本底调查情况。根据国家林草局发布的《国家公园资源调查与评价规范》中对人文资源调查提出的要求,为全面掌握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人文资源状况,在我省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以及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省林草局支持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12.31万平方公里内,我们组织开展了人文资源本底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人文资源底数。调查内容主要含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地理文化4大类人文资源,基于研究基础和已有成果整理,具体细分为24小类,共110个类型,共调查人文资源913处,含不可移动文物115处、传统文化9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80处、地理文化621处,每处人文资源均进行了编码,建立了包括人文资源的空间信息、属性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电子档案,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人文资源名录》《三江源国家公园人文资源电子档案》《三江源国家公园人文资源数据库》。
二、关于举办展览展陈活动情况。一是初步建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中心展厅为主,用好互联网资源,实体展厅和线上展示相结合,园区管委会(管理处)5处科普服务设施为分支,省内外展览展陈机构、园区生态监测站为点面的“1+5+N”自然教育网络,强化协调联动,密切分工协作,有效扩大了自然环境教育的覆盖面。数字展厅建设成果荣获全国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文旅赛道一等奖。二是在西宁机场开展“大美之窗空港文化长廊”展示及“国家公园科普文化墙”建设工作,以动静结合的形式,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科普知识,年受众达到2250万人次。三是广泛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陈活动。多次在青洽会、生态博览会、青海解放70周年、六五环境日、野生动植物日等固定节点开展生态保护成果和国家公园宣传展示。其中,青洽会、生态博览会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参加党的二十大成就展、“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COP15中国馆和青海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南山国家公园摄影展等重大节点的展览展陈活动70余场次,积极向国内外展示三江源国家公园良好形象,受众近百万余人。四是创建各类基地完善展陈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被科技部、国家林草局授予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三、关于编撰科普读物情况。一是编撰《三江源国家公园解说手册》(2019版),并在2019年8月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期间正式发行;配合编撰《心随星海皈自然--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环境解说》;二是编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培训教材》《国家地理杂志三江源国家公园特刊》《走进三江源》《美丽三江源》《天上玛多》《三江源影像》《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源启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诞生记》《三江源野生动物图谱》《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等书籍,进一步扩大科普宣教受众面;三是编撰出版科普读物《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图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自然教育系列丛书--常见野生植物篇》等,依托三江源长期的科学调查和社区监测体系,分类介绍园内物种的外形、生活史和生态角色,立体地呈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为科普宣教奠定了扎实基础。组建由国内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由业内专家及三江源本土学者组成的编撰委员会,统筹编撰《三江源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手册》包括《三水同源润中华——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解说手册》《星宿长河问九天——黄河源园区解说手册》《一江清水向东流——长江源园区解说手册》《高原峡谷绽生机——澜沧江源园区解说手册》《荒野秘境守生灵——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解说手册》,《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读本》包括幼儿园一本、小学低年级一本、小学高年级一本、初中一本、高中一本,《三江秘境——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科普大全》《高原明星物种和伙伴们的故事——三江源国家公园珍稀物种专辑》《三江源国家公园纪行丛书》包括行走长江源、行走澜沧江源、行走黄河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专辑》包括《印象三江源——最美的遇见》散文集、《寻梦三江源——远方的呼唤》诗歌集,《三江源国家公园绘本》包括《野牦牛诺尔》《藏野驴的隐身术》《黑颈鹤的等待》《苏巴不怕冷》《雪山之王归来》《鹰飞不过的雪山》《我不是兀鹫》《奔跑吧!藏羚羊》《一只虫子的梦想》《大河的家在哪》,共7大系列共计27本自然教育科普书籍,目前各系列书籍已编撰完成,正在陆续开展出版发行工作。
四、关于开展宣传推广情况。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以来,我们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打通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努力讲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故事,宣传报道稿件达55万余篇(含转载)。创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影视作品、文创产品、公益宣传片、系列图书、精品党课、广播剧等载体,高质量完成多部电视纪录片和宣传片的摄制、播出。摄制宣传片、纪录片《中华水塔》《守护》《藏族生态档案员卓玛加》《三江源》《三江源国家公园》,其中《中华水塔》荣获中国十佳纪录片奖和中国纪录片最佳摄像奖,《守护》荣获中央政法委第四届平安中国“三微”金奖、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平安中国单元优秀作品奖,《藏族生态档案员卓玛加》被评为全国建设项目档案微视频特等奖。积极主动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讲好三江源国家公园故事,摄制了反映三江源自然风貌、生物多样性、人文历史等大型电视纪录片《三江源》《三江源国家公园》,全方位展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魅力所在,引发了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全国观众被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美景所震撼,纷纷为国家公园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点赞,《三江源国家公园》之《山宗水源》荣获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最佳作品奖”,此奖项是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最高奖项和荣誉,《三江源国家公园》荣获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以敬业、勇毅、团结、奉献为核心打造的精品党课《可可西里坚守精神》被中宣部评为优秀理论宣讲报告。2019斑头雁直播活动被中央文明办、生态环境部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十佳公众参与案例”。设计制作宣传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宣传文创产品(包括LOGO胸章、公文包、U盘等),录制广播剧《坚守可可西里》,其中广播剧《坚守可可西里》和书籍《源启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诞生记》荣获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下摄制纪录电影《我住江之头》、大型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可可西里》《澜湄源》,三江源国家公园日益成为青海最靓丽的名片和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对外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公报》《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通报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正式设立以来生态保护建设领域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五、关于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保护研究玉树基地情况。为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贯彻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青藏高原大自然展示与文化传承区”的要求,协调地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资源和生态文化保护利用,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内生态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充分撬动和激发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全方位立体式的开展文化保护和研究工作,讲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故事,我们在玉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加挂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保护研究玉树基地”牌子,该基地的成立,对推动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重要意义,也是做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
六、关于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活动。一是探索特许经营实践。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管经分离、多方参与”的特许经营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牧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力有序推进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探索试点工作,先后启动开展了昂赛自然体验、昂赛大峡谷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黄河源园区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三江源自然生态体验、长江源园区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等5个特许经营试点项目,将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不仅让访客欣赏了自然美景,同时又充分体验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增强了访客的文化体验感,也增加了国家公园的文化内涵,截止目前累计接待访客1488人,总收入为939.97万元,有力促进了国家公园高端生态体验与园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为我国国家公园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按照国家林草局相关工作要求,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已全部关停,正在扎实推进问题整改。二是完善制度设计。制订颁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及时印发《三江源国家公园经营性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三江源国家公园建立特许经营制度,特许经营内容和项目,国家公园管理机构的特许经营收入仅限用于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组织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等5个专项规划。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本着“积极推进,稳妥谨慎”的方针,在学习梳理国内外特许经营制度典型案例和国内相关法规、中央相关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总结体制试点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的特许经营项目探索实践经验,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实际,正在修订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待《办法》,待办法正式印发后,将按照新修订的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重新启动特许经营项目工作。三是通过探索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暴露出经营主体不明确、分区管控不严格、竞争机制缺位、产品设计粗放、公益属性弱化等问题。一是国家层面尚未出台《国家公园法》《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特许经营产品研发、产品转让、项目全流通监管、生态环境影响动态评价等内容缺乏依据。二是尚未建立特许经营部门协调机制和第三方监管机构,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社区等相关方的权责边界不明晰,处罚条款操作性不强,导致监管未及时跟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鼓励吸引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参与,规范择优引进培育一批特许经营新型经营主体,注重特许经营品牌效益,兼顾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特许经营高质量发展,真正让世居群众参与进来,分享国家公园建设的红利和成果。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重大要求,对标对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集成高效地加快工作步伐,及时总结各方研究成果提炼弘扬三江源国家公园文化,努力把三江源建设成为国家所有、保护第一、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国家公园典范,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感谢贵单位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毕玉洁(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