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公园 > 建设 > 大事记 >
2011-10-01
来源: 三江源国家公园
【字体大小 :

1月

2011年1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三江源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技术及应用”、由青海省气象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完成的“三江源湿地变化与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两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价,专家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月

2011年5月18日,由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手可可西里管理局组成的联合巡山队从格尔木市出发,前往两大保护区腹地开展巡护行动。

6月

2011年6月14日至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稽察办一行四人组成三江源工程专项调研检查组,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行调研检查。调研检查组认为,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线长,工程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工程实施效果明显,水源涵养功能有所恢复,沙漠化趋势得到遏制,草畜矛盾减缓,三江源牧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1年6月14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饲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和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承担的《三江源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省级验收。

2011年6月15日至8月11日,由省三江源办公室、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联合大检查工作组,历时两个月先后赴玉树、果洛、黄南、海南州和唐古拉山乡不冻泉等项目实施区,对2011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7月

2011年7月1日,《三江源生态监测技术规范》正式实施,规范的实施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监测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2011年7月15日,来自我国生态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8月

2011年8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三江源加大投资确保水丰草美》的消息,报道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的成效。

2011年8月7日,由国家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共同推进的综合示范区之一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

2011年8月22日,“人文视野下的高原生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的知名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9月

2011年9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三江源头:6名牧民与6年变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见闻录》长篇通讯,对三江源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11月

2011年1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要求按照尊重文化、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原则,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科学规划,改革创新,形成符合三江源地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建成生态文明的先行区,为全国同类地区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2011年11月22日,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青海省测绘局共同承担完成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1年11月21日,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仪式在西宁举行。

2011年三江源工程共实施完成封山育林58.5万亩,治理黑土滩63.3万亩,建设养畜8778户,沙漠化土地防治19.08万亩,湿地保护30万亩;建设科技示范户360户、带动培训农牧民7288人和职业技能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等。

三江源微信
三江源微博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Copyright © 2023 sjy.qinghai.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青ICP备17001282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27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63000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