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园区管委会(管理处)、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已经局党委2024年第5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2024年3月18日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定点
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推动落实中央、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责任,结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定点帮扶工作实际,现制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任务
(一)扛牢压实有效衔接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主要负责同志、班子成员每年至少1次、分管负责同志每年至少2次到帮扶村开展走访调研要求,督促指导有效衔接工作,实地解决问题。结合帮扶工作年度重点任务,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纳入局党委重要议事日程,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的工作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调研找准国家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各相关责任单位年内至少研究2次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班子成员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协同抓、各工作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机制,与驻村干部群众一起谋发展、抓落实,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格局,有力有效推进定点帮扶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责任单位:党政办,人事处,治多管理处党委,曲麻莱管理处党委)
(二)深入开展“一学三促”宣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部署要求,印发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2024年全省万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学三促”活动的通知》,开展好“一学三促”宣讲活动,深入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通俗易懂、藏汉双语的讲解方式为牧民群众宣传解读乡村振兴最新政策,开展一系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责任单位:人事处,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莫曲村、扎加村驻村工作队)
(三)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持续防返贫、守底线、固成果、惠民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型返贫的底线。切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防止松劲思想,在强化群众增收质量、防止规模性返贫等方面创新思路、做好功课,巩固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合理调整监测对象收入标准,坚持个人申报、集中排查与重点走访相结合,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开展全覆盖“起底式”专项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监测对象,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持续带领干部职工深入定点帮扶村,与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户结对认亲,带动本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真正共建帮村、认亲帮户,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责任单位:人事处,莫曲村、扎加村驻村工作队)
(四)做好生产生活帮扶。持续做好产业帮扶,合理确定年度项目计划,积极主动对接建设银行、“水基金”等爱心企业、社会和公益组织,通过项目投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技能培训、公益捐赠等方式,积极参与两村乡村振兴,凝聚社会帮扶的合力。全面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吸纳更多两村群众参与国家公园项目建设。会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统筹做好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开展好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落实“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长效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积极引导两村群众落实划区轮牧、禁牧休牧等制度,推进草畜平衡。持续加大部门联合执法打击力度,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机制,防范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扎加村进一步优化升级扎加羊品牌,开拓“扎什加羊”羊毛销售市场,科学适度扩大生态养殖规模,扶持养殖户,大力宣传推广销售扎什加羊绒针织品、手工挂毯、手工刺绣等系列产业,吸引更多的牧户参与,稳步增加易致贫牧户收入。实施完成扎加村环保工作站用电工程项目,保障环保工作站正常运行。莫曲村以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深度挖掘开发文化资源,用好用活原生态资源。积极争取帮扶资金,优化手工青稞糌粑加工店、馍馍店、裁缝店经营规模,推动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帮助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现高质量就业,以基础畜牧业推动其他产业向好发展,实现莫曲“一村一品一景”。(责任单位: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规财处、国合处、生态处、基金办,莫曲村、扎加村驻村工作队)
(五)切实做好生态管护员岗位兜底增收。用好生态公益性岗位兜底增收,督促各园区足额及时发放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岗位劳务报酬,稳定脱贫群众政策性收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保障生态管护员保费,用于园区17211名生态管护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效解决园区生态管护员因意外伤害而致贫的风险。(责任单位:生态处、规财处,各园区管委会、管理处)
(六)培养壮大村级人才队伍。落实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引导更多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就业创业。局系统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中,要有针对性的安排乡村振兴相关课程,积极选派驻村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充分利用干部网络学院乡村振兴专题模块学习,提升驻村干部对政策的熟悉程度和履职能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村级生态保护协会负责人培训班等两村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村集体经营带头人和致富能手。(责任单位:人事处,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基金办)
(七)严格驻村工作队管理。扎实做好驻村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依托“驻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督促驻村干部更好履职尽责。按照青海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有关文件精神,足额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青海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驻村干部生活补助。每年定期组织驻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因公赴省内外参会、培训、考察等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差旅费等各项费用的核报工作。(责任单位:人事处,规财处,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
(八)加强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依托各类媒体行活动,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及省垣全媒体记者走进三江源,宣传报道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推广成功经验、创新实践。(责任单位:国合处,治多管理处,曲麻莱管理处)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局党委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作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全面落实责任、改进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作风,推动定点帮扶村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落地。落实局党委领导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建立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突出规划引领。机关各处室、各园区管委会(管理处)、局属各事业单位要立足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协调联动,建立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实施协同推进机制,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保护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生产习惯,保障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三)强化考核评估。局乡村振兴定点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联合机关纪委等单位成立督导组,制定督查工作方案,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半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督查”工作机制,对督查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局党委报告,及时纠治工作偏差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工作不跑偏、不走样、不落空。严格落实考核奖励机制,把乡村振兴实施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推进好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
(四)做好宣传引导。机关各处室、各园区管委会(管理处)、局属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先进典型,讲好乡村振兴帮扶故事,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